Collect from 企业网站模板
作者: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第二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优秀课题研究报告(之五)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XJK16B027

课题主持人:凌娟 

课题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主要成员:易冰、周泉、曹劲文、姚向云、周黎、刘正华、王小凤、黄丽珍


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家校联动研究


摘要:本课题通过三年时间对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家校联动模式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小学生幸福力内涵主要包括情绪力、认知力、学习力、人际关系力、抗挫力、意志力,这些幸福力具体体现在24个积极人格品质上,这就给提升小学生幸福力打下了基础。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途径是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家庭教育讲座、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帮助那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们提升幸福力。操作方法主要是通过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进行自我成长。课题组利用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开发了亲子教育课程《如何让孩子们成为乐学者》。


一、背景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实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足以证明党中央开始高度重视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理所应当响应党中央号召,重视和关注小学生的幸福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学生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25%的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件快乐的事;50%的学生觉得学习有很大的压力;20%的学生觉得与同学相处不愉快;21%的学生与父母相处不是很融洽;19%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同学矛盾;40%的学生经常会受到不良情绪的困扰。

积极心理学家提出幸福力是人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因此,要提升小学生幸福感,首先得提升小学生幸福力。只有让孩子们具备了幸福的能力,才能为他们未来一生的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据专家们分析,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占了70%左右,所以,提升小学生幸福力必须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联动模式。

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家校联动模式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提升小学生幸福力可以提升小学生现实的幸福感,可以预防和减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甚至可以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幸福力6年,幸福60年。

(二)课题界定

1.小学生幸福力:本课题结合小学生成长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纲要》为指导,以积极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和彼得森提出的24个积极人格品格(创造力、好奇心、判断力、好学、洞察力、勇敢、坚持、真诚、热情、善良、爱心、社会智力、公平、领导力、团队协作、包容、谦虚、谨慎、自律、鉴赏、感恩、希望、幽默、信仰)为理论依据,界定出小学生幸福力范畴:情绪力、认知力、人际交往力、抗挫力、意志力、学习力。

2.家校联动:在本课题中指: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指导家长们用正确的教养方式提升小学生幸福力;对于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孩子,采取心理老师、班主任、家长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帮助孩子走出困境、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生幸福力的内涵研究和提升小学生幸福力途径研究,提升小学生幸福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为孩子们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幸福力的内涵与特征研究;

2.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途径研究;

3.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具体方法研究;

4.亲子教育讲座的课程开发研究。


三、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搜集文献资料,对小学生幸福力内涵进行界定。

幸福力是一个较新的概念,积极心理学家们指出,幸福力是人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积极心理学的推广者王薇华博士指出,幸福力是一个人的情感力、认知力、健康力、意志力、抗挫力、微笑力、和德行力的综合体现。

为了弄清楚小学生幸福力的内涵,课题组学习和了解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了解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和王薇华博士的《幸福的能力》为参考依据,课题组提出小学生幸福力的内涵包括:情绪力、学习力、人际关系力、抗挫力、意志力、认知力。

在阅读相关积极心理学论文时,我发现积极心理学家们提出“积极人格品质是提升人们幸福力的关键因素”。积极人格品质是什么?积极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和彼得森在《人格的力量和美德:分类手册》中提出了24个积极人格品格:创造力、好奇心、判断力、好学、洞察力、勇敢、坚持、真诚、热情、善良、爱心、社会智力、公平、领导力、团队协作、包容、谦虚、谨慎、自律、鉴赏、感恩、希望、幽默、信仰。而这些品质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品德相吻合。因此课题组决定将这些人格品质作为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主要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提出了一个可以计算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积极心理学家还发现,每个人都拥有一条与生俱来的幸福基线,这是由我们的基因所决定的,这个幸福基线在3岁以前就大致确定下来了。但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观点,你就会拥有幸福的能力,你的幸福基线水平就会提高很多。以此为依据,课题组认为,小学生幸福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提升的。

1、组织开题论证,明确分工,完善研究方案。

2016年710日,本人邀请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博导燕良轼教授、农业大学胡义秋博导,以及本课题小组成员易冰校长、刘正华博士、王小凤博士、曹劲文副校长、姚向云书记、王丽珍老师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行政办公楼二楼会议室进行了开题报告。会议上,本人详细介绍了课题产生的背景和课题拟研究的思路及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希望通过家校结合,提升小学生自信心、乐观、感恩、坚持等积极人格品质,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感和幸福力。接下来,两位博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分别对本课题拟研究方案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2、实施与总结阶段:不断实践、反复论证,共同商讨。

2016年8月份,课题组参考石雨的《青少年幸福力模式构建和问卷编制》,制定了适合本校学生的《小学生高年级幸福力问卷调查表》。9月份,我利用心理健康课对本校五六年级学生进行了幸福力现状调查,发现小学生幸福力并没有随着阅读视野的开阔而提升。其主要原因是家长与老师们把精力都集中在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上,却忽略了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忽略了对孩子们进行幸福力的培养和指导。201612月份,通过前期的学习、调查、思考、总结,在岳麓区心理教研员周泉老师的指导下,课题组制定出了《我的幸福我做主》的幸福力课程体系目录(见附件)。20169月至20175月,20189月至20196月,本人担任了五六年级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与课题组其他成员一起讨论,开发了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校本课程《我的幸福我做主》上下两册,20195月份完稿,本计划邀请学生进行漫画设计,对校本课程进行精美设计,但因为本人考博事情耽误了。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有许多孩子在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抗挫方面、认知方面、意志力方面明显存在缺陷。于是,我采取个案研究法,对这些存在缺陷的孩子们进行观察、访谈、与他们的班主任、父母进行联系与沟通,了解家庭教育教养方式存在的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解决思路与方案。对于取得较好成效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提炼,形成理论成果,汇编成了《如何让孩子们成为乐学者》的家庭教育讲座讲义。201810月份本人用这个讲义对1401班家长们进行了试点讲座,20196月份调查发现,效果非常好,亲子关系得到了改善,孩子们幸福力明显比其他班级提升要快。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课题组从知网上搜集了相关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力的论文,购买并阅读了《幸福的能力》《情绪控制与心灵解压》《遇见你的幸福心灵》《你不知道的自己》《色眼识人》《为孩子立界限》等书籍,对小学生幸福力内涵和具体特征进行了界定。

2.行动研究法。课题组针对高年级学生采取观察与访谈的方法,了解了学生们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需要成长的方面,“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通过课堂教学与一对一的辅导形式,让孩子们学会表达情绪、观察情绪、控制情绪、释放情绪,学会正确与人交往,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冲突,学会接受困难、战胜困难、挑战困难,提升了孩子们的幸福力,预防和减少了许多心理问题的发生。

3.问卷调查法。课题组成员参考石雨的《青少年幸福力模式构建和问卷编制》制定了适合本校高年级的幸福力问卷调查表,了解了本校高年级学生幸福力的现状,研究出了需要提升的方面。

4.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心理老师对那些幸福力有明显缺陷的学生进行个体咨询与辅导,同时进行研究、分析、效果跟踪、经验总结,最后形成指导性成果,用于课堂教学或家庭教育指导。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及分析:

1.小学生幸福力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出了小学生幸福力的内涵是:情绪力、学习力、人际交往力、抗挫力、意志力。小学生幸福力的住哟特征是积极心理学家赛里格曼和彼得森提出的24个积极人格品质:创造力、好奇心、判断力、好学、洞察力、勇敢、坚持、真诚、热情、善良、爱心、社会智力、公平、领导力、团队协作、包容、谦虚、谨慎、自律、鉴赏、感恩、希望、幽默、信仰。对此研究成果,本人写出了两篇论文《小学生幸福力的初步探究》《积极心理学对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启示》,并与20179月公开发表在杂志《理论观察》和《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上。

2.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途径

课题组通过行动研究法发现,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途径主要是以下三个途径。

1)学校开设“幸福力”主题课程,是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主要途径。

国家也没有统一的心理健康教材。为了能切实帮助到学生,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决定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并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通过心理课程提升全体学生的幸福力。经过一年的时间,从问题着手,通过观察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与班主任们沟通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与孩子们聊天,了解孩子们的困惑,201612月份确定了本课程体系的目录。2017年至201812月,根据该课程目录,设计课程内容。经过反复思考和摸索,我们将幸福力课堂结构设计分为五个模块:热身芳草地、情感体验馆、心灵成长驿站、心灵加油站。20189月至20196月,五年级和六年级上了一年的心理课,共计24节。

2)开设家长情商课堂是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占了70%左右。因此,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是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对一的个体咨询以及课堂课余对学生们进行的访谈,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进行研究,找出解决方法,然后进行尝试、总结,20189月份,形成了一系列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201810月份,我在1401班进行了一次家庭教育试讲座,主题是“如何让孩子们成为乐学者”。讲座包括四个主要内容:关注孩子们的情绪;教孩子们学会交朋友;给孩子立界限;培养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20196月份,我在班级进行亲子关系调查时,明显发现,1401班亲子关系比其他几个班要好,孩子们的幸福力提升得也比其他班要快些。

3)开展一对一心理个案辅导,是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补充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在情绪力、学习力、人际关系力、抗挫力、意志力方面大部分孩子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得到提升,但是每个班也总有一些存在明显缺陷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便采取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方式作为补充途径。如情绪压抑的,有1301班的唐之韵,1304班的黄祚,1304班的匡嘉佳等,我通过一对一的辅导,让她们走出了情绪的困惑,恢复了灿烂的笑容。有脾气暴躁的如1301班的皮芳瑞,1304班的谢佐伟等同学,经过一对一的辅导,懂得了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喜欢欺负他人的如1403班的沙富强,1302班的何玮辰,1303班的,等同学,经过一对一的辅导,对同学变得友善了。实践证明,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是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有效补充途径。

一对一心理咨询案例:1304班有个孩子叫黄祚,性格内向,在班上没有朋友,对学习没有兴趣,数学老师主动给她补课,可是她不愿意去。听完班主任老师的介绍后,我约了一个时间,与孩子进行了单独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通过沟通了解到情况是这样的:孩子父母离异了,爸爸妈妈关系很不好,妈妈和外婆家关系也不好,孩子住在外婆家,妈妈自己住在外面,但孩子内心很想念妈妈,希望妈妈能够陪伴自己,可是又不知道如何做。在班上,自己内心渴望朋友,可是因为自己成绩又不是很好,性格又比较内向,心理又有思想包袱,同学们不和自己玩,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做?第二次辅导,是与孩子和孩子妈妈一起做。首先单独与孩子妈妈沟通,了解妈妈的情况和妈妈内心的想法,妈妈也想孩子,可是妈妈和外婆之间有矛盾,观念不和又难以沟通。让孩子与妈妈一起沟通,让对方相互了解内心世界。然后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妈妈每天上学送孩子,可以在上学的路上与孩子加强沟通,让孩子感受到母爱,增强孩子的内心力量和自信心。同时指导孩子如何与同学交朋友,学会主动与人沟通,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寻求帮助。经过观察,一周后,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脸上有了舒展的笑容,主动与班上的同学交往了。学习积极性马上提高了。

3.构建小学生幸福力培养的操作方法。

提升小学生幸福力与提升小学生文化课程有很大的区别。文化课程主要是学习前人留下来的知识与经验,而幸福力是培养孩子们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因此,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方法与学习文化课程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方法最好是体验和感悟法,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情绪、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在绘画中感受到情绪的变化,在小组讨论中了解他人的情绪变化和情绪特点,在角色扮演中感悟他人感受,学会理解他人、宽容他这人等等。

4.开发小学生亲子教育相关课程。

课题组通过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法,了解到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讨出解决思路和方法,形成了研究性成果,编写了家庭教育讲座讲义《如何让孩子们成为乐学者》,通过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二)对策与建议

1.关于幸福力心理课程设置的建议。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真的是学校教育工作中很重要也很迫切的的一项工作,是培养孩子们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保证孩子们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而且我发现情绪和人际关系处理,其实越早培养,效果越好。所以,本人觉得如果学校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从小学一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开至小学五年级是最好的,每个学期不需要每周一次课,可以两周一次课。这样,孩子们从一年级开始有学会表达情绪关注情绪,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可以预防和减少小学生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关于家长学校开课的建议。通过这两年的观察、调查发现,家庭教育中专制型教养方式和溺爱型教育方式所占比例较高。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却很少关注孩子们的情绪和感受,很少指导孩子们如何正确与同学友好相处,导致孩子们遇到矛盾和冲突不知所措。如果学校每个学期能够分阶段(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举办一至两次家长课堂,指导家长如何提升孩子们的幸福力,效果将会非常明显。

五、成果与影响

(一)研究成果

1.公开发表了两篇论文:《关于小学生幸福力的初步探究》《积极心理学对提升小学生幸福力的启示》,于20179月、10月分别发表在《理论观察》和《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杂志上。

2.编写了校本教材《我的幸福我做主》上下两册,利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学习,通过两年的实践证明,小学生的幸福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总结出了家庭教育讲座讲义《如何让孩子们成为乐学者》,主要内容包括:关注孩子们的情绪;教孩子们学会交朋友;为孩子们立界限;培养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通过在1401班进行了试验,效果非常明显,本班孩子们的幸福力明显比其他班提升要快。

4.总结出了对本校老师们的讲座讲义《做一个有温度的好老师》,主要内容是:关注孩子情绪;关注孩子人格发展。讲座后,老师们尤其是班主任老师们对孩子们的问题处理有了明显变化,她们开始有意识的使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孩子们进行教育。

5.《提升小学生幸福力家校联动模式研究》研究报告。

(二)成果影响

1.预防和减少了心理问题的发生。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高年级学生变化非常大,大部分学生懂得了控制自己情绪,懂得了如何正确与学生相处,学会了宽容,预防和减少了心理问题的发生。有家长反应孩子比以前更懂事了,有家长说,通过学习心理课,孩子学习进步很大,学校领导说,高年级打架现象少了许多,有学生说有了心理课心理压力小了许多。

2.改善了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们意识到了培养孩子们幸福力的重要性,许多家庭亲子关系得到了有效改善。

3.改善了班主任对问题孩子的处理方式。通过对老师们的讲座,使老师们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更加懂得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去解决孩子们的行为问题。现在许多班主任遇到孩子的问题都会主动与心理老师一起沟通解决。

4.帮助了有心理困惑的孩子们走出心理困境。一对一的个体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孩子走出了困境,如抑郁情绪严重的孩子,情绪容易冲动的孩子,考试焦虑的孩子,人际关系糟糕的孩子。



六、改进与完善

1.学校目前没有专门的团体辅导室,心理健康课主要在教室上课,不太方便开展体验活动。学校可以考虑开设团体辅导室或在户外上课,但是户外上课不好放课件或视频等资料。
2.因为心理健康课以体验和感悟为主,所以要进行大量的活动课设计,非常费时费力,也需要心理老师精心收集各类活动素材,进行活动设计参考。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课题实施前,没有得到全体老师和学生及家长的重视,经过两年时间的实践,现在开始有了一定的关注度。老师、学生们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了。但是家长群体还需要花时间来带动。

七、主要参考文献:

[1]王薇华.幸福的能力[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3.
[2]王俊峰.情绪控制与心灵解压[M].中原农民出版社.2011,1.
[3]叶浩生.西方心理学史[M].开明出版社.2012,10.
[4]彼得森.遇见你的幸福心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
[5]王承清,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2008,2.
[6]任燕平.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探索教育中的幸福力.理论与实践[J].2014(7).
[7]周嵚,石国兴.积极心理学介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J].2006,2.
[8]李秀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对提升大学生幸福力的方法创新研究[J].科教文汇.20149.
[9]吴海霞.营造良好和谐校园,优化人文环境建设[J].教育教研.201412.
[10]韩登亮.赏识教育的实践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XJK17C036

课题主持人:刘清峨

课题单位: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课题组成员:邓智刚、杨革非、李曙光、马文军、陈刚、周品、杨名、王雪超、樊倩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美术MIFE高效课堂探索实践

——以中国画课程教学为例


摘要:(略)


一、背景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学美术MIFE高效课堂探索与实践,有着深刻的政策背景和现实意义。

1.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美育政策的体现。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明确:美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可持续成长。近几年,国家明确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中学美术教育应在以德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四个维度上做好文章,写好“奋进之笔”。核心素养立意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我国教育的语境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三维度、六素养和18个关键表现是基本遵循。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重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学校美术学科建设要求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转型,帮助学生形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将“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打造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底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近三年,根据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件精神,学校开设了《中国书画》系列拓展课程,致力打造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色。中学美术课程要注意对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选择与使用,以中国画课程教学研究,来促进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3.是课程建设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积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也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性及其路径。对此,《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中国书画”模块的设置,更多是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对国家的文化政策作出了呼应和应对,旨在指引学生通过对“中国书画”这一经典艺术形式的学习,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拓展丰富的艺术视野和体验。新的国家课程标准经过整合,新增开设《中国书画》模块教学内容,中国画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新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进行知识结构和技能的必要提升。我们要帮助学生形成体验的过程,播下审美的种子,了解欣赏中国画的一般方法,了解和体悟中国画的博大和深邃。

(二)课题界定

1. 中国画:中国画也称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指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宣纸或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重意象与意境的营造,追求“以形写神”,“缘物寄情”“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境界。

2. 核心素养:本课题所指美术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它们之间各具意义,但又有所交集。

3. MIFE高效课堂:MIFE高效课堂是麓山国际教育集团正在进行实验的课改新实践。MIFE(迈孚)原意是指“MOOC Integrated with Flipped Classroom and EEPO”的简称,是慕课(MOOC)与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EEPO有效教育(Effective Education in Participatory OrganizationsEEPO)的有机整合。其中文名“迈孚”具有理念超前、多元互动、智慧高效的内涵。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了解中国书画教学模块学习领域与学校美术教育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分析各模块学习领域对应的“基本美术素养”课程特征及相互关系,探索各模块学习领域教学策略与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如何凸显各模块学习领域核心素养特质与培养路径,研讨MIFE课堂学习方式的运用以实现有效教学。结合学习领域和课程评价的案例分析,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和课程观和评价观,着力提高学生对中国画课程的美术认识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二)研究内容

1.高效课堂重视素养立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研究。

2.高效课堂发挥师生主体,拓展课程管理研究。

3.高效课堂注重美育实践,打造活动课程研究。


三、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开题论证阶段(20175-201711月)

1)一是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文献检索系统,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获取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准确把握当前中国画教学研究的进展情况;二是查阅国内关于核心素养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教学案例,把握美术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2)组建研究团队,提出研究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目标,确定课题研究任务,落实成员分工。(32017417日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共有李小球研究员、朱小林研究员、刘正华研究员等专家出席会议。课题组根据课题开题论证专家的意见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等进行部分修正,使课题研究边界更加清晰,研究内容更为聚焦。

2.深入研究阶段(201711-20191月)

1)课题组对查找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编辑校本教材,交流研究感受,在了解国内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的基础上,确定以中国画教学、拓展课程开发为重点抓手,在省里进行公开课研课、学校进行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向省内兄弟学校教师或管理人员发放问卷开展调研工作,针对中国画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开展联合,整合资源,共收集到省内120多位学校教师的有效信息反馈。(2)在文献资料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运用“国培计划”、《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多种形式来跟进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参与重要的学术活动和探讨,《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这是第一部我国多维度解析美术核心素养之作,是追求上进的美术教师案头必备“一站式”了解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著作,我们参与其中,这是我们课题组的一项重要成果。(3)课题组在刘清峨美术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开展教研活动。通过麓山共同体多校联合,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中加校区何灿辉老师带来初中美术课以我校的MIFE 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娴熟的教学技巧,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进行理论研究,整理素材,发表教学案例和论文。

3.结题提升阶段(20192-20195月)

课题组全体成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检验与总结,并对部分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做了进一步完善,最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结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国内有关核心素养的论文、著作和报道等资料,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与研究,归纳总结出一些基本规律,为本研究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料和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调查重点在麓共体和部分长郡中学兄弟学校展开,针对初中起始年级和高中起始年级的学生。访谈重点了解麓共体学校和其他长沙部分兄弟学校的研究状况,访谈对象包括教研员、教师和学生。获取相关经验和情况,弥补从文献中获得的资料缺陷。

3.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与麓山国际级实验学校的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际行动中不断探索和提高。运用观察、讨论、思考、试错、实验、描绘、设计、制作和写作等程序和方法解决问题。最后将解决问题后的成果,如鉴赏报告、绘画作品进行展示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与评价。

4.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学校与不同班级学生对中国绘画的理解,以命题小论文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国画的认识,判断鉴赏能力;同时抽调国画水平的优、中、差学生(每班各10个),研究作品成效成因,追踪教学的状况与效果。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开展核心素养与中国书画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发现中国画美术高效课堂成就于学科基础型课程、拓展丰富型课程与活动时间性课程教学的系统推进。

1.高效课堂重视素养立意,在意境修悟中理解传统文化精髓

从意像到意境,中学美术MIFE高效课堂在于推动学生在经典重构中理解传统文化精髓,寻找民族文化基因的根。

1)扎根美术作品意蕴挖掘,给学生文化自信点燃一盏灯。从最初学生对传统绘画的淡漠,到今天谈起中国经典的美术作品就津津乐道,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对“意境”“时空转换”“留白”“传神”“书法用笔”“计白当黑”等心领神会,能用笔用墨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我们欣慰的。我校的中国画课程开发已经走过了十多年。学生从最初的旁观,到后来的积极参与,从其中感受到课程带来的积极的影响。学生因此得到了知识的延伸,技术的提高,最终的是情感的共鸣和文化的反思寻根。

2)引领学生运用传统笔墨临摹创作,感悟中国绘画的价值和美。在课程中,学生认识都中国书画在世界绘画语言中,有重要的意义。笔墨千秋,几千年来,中国画家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异于西方的绘画体系,融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和审美观于一体。他们以几只毛笔,一小块墨,加上一些清水,绘出气韵生动的图画:在观察认识上以大观小,小中见大;在形象塑造上主张“象外之象”“得意忘象”;在表现手法上讲究笔墨变化,以书入画,通过笔墨趣味和艺术想象抒写艺术人生,描绘生活的理想。

2.高效课堂注重师生主体间性发挥,完善拓展课程管理体系。

高效课堂注重搭建拓展丰富型课程平台。拓展课程与常规课程有不同之处,它是常规课程的延伸,或者说是强化和补充,是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对应的教学思考。完善拓展课程管理体系是高效课堂建构应有之义。

1)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提供师生成长的教学空间。拓展课程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和发展需求,学生对课程的选择受课程本体的影响,因为拓展课程更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常规课程的表现形式是“走马观花”,内容多且泛,相对来说是波澜不惊;而拓展课程是深入挖掘,我校致力于学校课程特色和管理,将拓展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统一组织和管理,鼓励教师研究和创新。

2)主张创新课程形式,以走班制开展拓展课程教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我们组织学生自主选课,由学校统一时间和管理,以走班的形式开始课程形式的变革。这项课程改革和举措,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支持,大家积极参与,课程形式活跃。

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学校统一管理进度和考评。美术开设的《中国书画拓展课程系列》分层教学,有白描、山水、写意花鸟等课程。老师引导学生从白描画线开始。白描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学生尝试用线条来表现物象,体会单勾、复勾的浓淡变化和神采。在画线的同时体会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特点,慢慢过渡到体验用笔用墨的方法,感受笔墨意趣。

3)系统整合学科资源,以校本教材开发促教师专业成长。

经典书画作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长河,得以保存的精神财富。我们选择了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经典作品,编写《水墨潇湘——走近中国山水画》为第一本美术拓展课程教材,以画自己的家乡为题材,开展中国山水画教学。同时对学生的作业建立档案袋管理制度,同时做好电子记录。

3.高效课堂注重美育实践,精心打造活动系列课程

创新课程理念——“一切活动即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围绕课程内容设计系列的活动,促进课程的有序发展。活动课程事事有方案,活动有安排。我们以《麓山大讲堂》为课程的创新点,以学校艺术节美术书画作品现场比赛、一年一度的艺术节展览、组织学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艺术展演等为课程内容促进学习的有趣和互动。每一项活动都是一个机会,给学生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对艺术的参与热情。

(二)对策与建议(略)


五、成果与影响

课题组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立足中国画教学优化,开展了务实创新的行动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行了一定的引领辐射。

(一)研究成果

1.论文发表及获奖:

[1] 刘清峨核心素养指向的“以用带学”美术教学策略初探——以广告招贴设计与制作为例[J].中国美术教育.2018,5.

[2] 刘清峨“临摹《永乐宫壁画》教学案例[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8,5.

[3] 刘清峨自然与生命:献给母亲的艺术赞歌[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4.

[4] 刘清峨在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M].湖南出版集团.2018,12.

[5] 刘清峨方式与评价的变革: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学生观[J].校刊,2017,5.

[6] 刘清峨美术的另外一种语言.入选海峡两岸美术教育交流会.2017,11.

[7] 邓智刚 刘清峨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拓展课程——来自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水墨潇湘》课程构建.中国语言文字报社.2019,6.

[8] 刘清峨理想的教材轨道,恰是教材思路——关于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教学随笔.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8.

[9]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育课程构建——来自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探索[J].湖南教育.2019,6.

[10] 核心素养本位的学生观.国家核心素养大家谈.2018,5.

2.参编国家教材

[1] 课题组主持人刘清峨老师参编国家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规划教材《中国书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课程开发

[1] 案例《水墨潇湘——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国书画系列拓展课程建设》荣获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美育改革创新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省教育厅一等奖。。

[2] 开发《中国书画》系列拓展课程获长沙市一等奖、湖南省二等奖。

[3] 校本课程《美术创作中的材料与技法应用》评为长沙市优秀课程。

(二)成果影响

1.打造中国画教学“五库”,引导学生了解经典文化的价值与美

1)打造“中国画画库”,凝聚中国画审美追求与精神自觉。课题组整合网上网下资源,打造“中国画画库”,引领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山水画,领悟民族的审美追求和精神自觉。“中国画画库”提供丰富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既关注笔墨技巧,又能够从思维和文化的角度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画画库”还提供画技研讨,帮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在皴擦、用墨和点苔等方面的艺术表现技法。“中国画画库”提供了鉴赏指南,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意境的表达,体悟山水画的表现技巧,从中领会作品不同时代的生活体验和山水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打造“书画同源库”,梳理书画同源的典型案例集。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课题组搜集了一系列“书画同源”的典型案例。采用问题探究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从汉字与绘画的起源、工具材料、笔法墨法和审美意境等四方面对“书画同源”进行探究,多角度分析问题,体悟中国书画的艺术特征,从而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3)打造“创新教案库”,推广MIFE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紧扣中国画的主要特点,打造“创新教案库”。以刘清峨美术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开展磨课研课系列活动,搜集麓共体学校MIFE高效课堂“创新教案库”。中学美术MIFE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动手实践为主,建议加强临摹与自主探究实践,掌握山石、树木和水的基本画法,学习“三远法”,理解山水画的空间与布局,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活动获得对笔墨的体验和感悟,领略中国山水画意境营造和精神诉求。中学美术MIFE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认识论与方法论,帮助学生在临摹和创作中加深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理解和认同。MIFE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张教学不能限于单纯的技法训练,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将教学目标落实到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构建山水情怀的学科大概念。

4)打造“校本教材库”,汇聚中国化课程教学智慧经验。课题组牵头以中国画为核心的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中有效渗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目前已经成型并在使用的校本课程有:《像艺术家一样看世界》《我行我素画线描》《美丽的校园——风景画》《水墨潇湘——中国山水画鉴赏与创作》等。

5)打造“学生作品库”,推动学生艺术交流与文化传承。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精心打磨“学生作品库”,让学生们能够开阔眼界,学术交流。仅2018年一年,在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美术展览中,有60多位同学的作品进行展出,并编辑出版了精美的学生作品集。作品集受到朱小林研究员等专家的高度评价。厚积而薄发,学生在各种大型比赛中如鱼得水,20182019年长沙市校园艺术节现场美术比赛中,我校都有近20位学生的作品进入现场决赛并获奖。一大批通过课程培养有了专业发展的平台,刘奇、袁柳青、廖原等分别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梁一城等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胡恒源同学还出版的个人画册《胡恒源徒手画》。

2.推动拓展课程不断深化,丰富美育校园文化

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事业。我校充分认识到拓展课程在学生成长中的价值,花大力气组织学生全员参与。在课程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美术课程是没有唯一答案、能够包容个性的学科。让学生运用美术技能技巧来表达自己的生活,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合格公民,这是课程的核心价值和功能。

美育是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也是漫长的艺术过程。在拓展课程开设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成果《中学美术拓展课程开发的核心价值思考》获第八届全国美术教育教学优秀研究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该研究成果从在我校美术拓展课程的视角,对美术拓展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详实分析。

3.创新美育实践教学理念,打造“清雅”系列活动课程

创新课程理念——“一切活动即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通过麓山大讲堂、班级主题笔会、学校艺术节展演、现场书画比赛等活动,打造“清雅”系列活动课程。“麓山大讲堂”活动课程实现学生“三清”:理清研究对象、理清学术前沿、理清专业脉络。麓山大讲堂由学生担任主持,学生参与热情度高,深受学生的欢迎。以问题带动课程,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以中国山水画为例,我们从认识和了解、临摹与创作两个方面展开。如何欣赏中国山水画,始终是围绕人们的一个难题。在看到中国画作品的时候,常常想要了解,画家为何而作?如何选择这些题材与布置这些物象,作品要表现什么?怎样通过正确而完整的方式领略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在麓山大讲堂中,这些问题一一得以解答。

雅集和笔会活动课程实现学生“三雅”:思想雅、意境雅、心境雅。请进专家讲授《书法之美》,让学生参与雅集和笔会,在参与课程和中国画笔会活动中,学生“华山论剑”,心生欢喜。同时,让实践意识比较强的孩子有展示和示范的空间,学生的带头作用和影响力出来了,也带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校氛围。每年都要组织学生艺术节作品展览,给学生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研学实践课程实现学生“三活”:信息活、眼界活、思路活。整合课程资源,带领学生在长沙博物馆、岳麓书院等大型展览中,得到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信息资料,以湖南省博物馆、美术馆为教学拓展资源,加强学生的活动组织形式。长沙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画经典特展》《花鸟画展》,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学活用,加强对中国书画的理解和文化认同。

4.以刘清峨美术名师工作室为平台,打造了优秀的美术教师团

师资队伍是课程品质的关键保障,课题研究注重名师引领下的团队建设。以刘清峨美术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培养打造优秀的美术教师团队。锻炼师资队伍,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教师队伍。务实高效开展工作,注重教学策略研究,师生积极互动,心理相容;学校在拓展课程管理上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学校课程管理归口教科室,负责管理课程的开设和组织情况,年级组积极配合,加强课程管理,给予流程检测和技术支持。

在拓展课程教学对外开放活动中,省教研员朱小林受邀来指导工作,对来校听课的全省的老师们进行微讲座和指导;学校邓智刚校长高度重视,在教师培训、时间都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杨革非书记是我们课题组的蹲点干部,指导课题组研课磨课。

在各种学术交流平台上,我校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周品、杨名、陈刚等一批年轻教师在各种教学比赛中斩金夺银,展示了我校美术MIFE高效课堂的风采。“中国教育学会2018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活动暨第八届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观摩培训活动”,工作室成员李曙光荣获一等奖;刘清峨荣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

5.加强研讨交流,辐射引领力不断扩大。

一方面,课题组研讨交流扎实。作为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刘清峨美术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刘清峨老师呕心沥血,利用“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教师基本功比赛、新课标研读活动、片段课教学比赛、中国画教学系列研课赛课、中国画学生作品展览等活动,把刘清峨美术名师工作室精心打造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科研共同体与成长共同体。

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引领辐射。主动承担国培、省培、市培任务,同时,作为辐射引领,对外开放展示我校的MIFE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组积极开展相关教科研活动15余次,送教下乡衡阳、芷江等地3次,得到了兄弟学校支持,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省教研员朱小林、市教研员詹蓉老师等多位专家来我校指导教学,并肯定我校的美术拓展课程有积极的影响力。


六、改进与完善

本课题组对核心素养本位的中国画教学进行了探索,对MIFE高效课堂进行了实践,这些努力可以为核心素养本位的中国画教学提供参考。多年的课程建设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缺憾,这促使我们思考。

1.如何将知识技能转化为核心素养?以问题驱动带动学习,如何“提出好问题”?怎样的问题就是有意义的?在情境中以问题导入,问题与内容紧密相关。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进而思考问题。从问题入手来引发探究。

2.知识与技能的选择问题。新颁发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将《中国书画》确定为高中教学其中的模块之一。如何确定拓展课程的定位?如何组织教学内容?

3.拓展课程的评价与检测。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档案袋管理,运用数字记录的方式做好过程管理……还有哪些有效方式能检测教学效果?这些问题,带给我们思考。集思广益,在实践中探索,找到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式方法,为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做一些有益的尝试。


七、主要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商务印书馆,2010.

[2]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4]戴良友.中国画线描的教学研究[J].艺术教育,2017(8).

[5]刘国君.课改下的中国画教学——新课改下活用教材,创新中国画教学[J].美术大观,2018(4).

[6]惠菲.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教学改革的意义——评《中国画构图艺术》[J].中国教育学刊,2018(5).

[7]张涵.论中国画意境的思变[J].艺海,2019(4).

[8]殷睿,许丹桂.中国画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6).

[9]杨勇.搜妙创真——中国画专业山水写生教学探索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9(8).

[10]于洋.中国画70年:时代进程中的丹青意象[N].中国艺术报,2019(9).   


.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批准号:XJK16C063

课题主持人:刘秋生

课题单位:武冈市红光小学

主要成员:刘霞娟、徐娟芳、夏志元、林 芬、蒋太义、周琼、吴红梅、段艳、张萍、向云芳、林少礼、

刘彩娟、殷洁、欧雅岚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主要运用了教育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留守儿童的诊断测验量表中的八个分量表的指数下降不少,特别是心理问题倾向比较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结果表明本实验的研究效果明显,这对处于心理健康波动期的留守儿童的今后人格发展、未来发展都将起着积极意义,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保健,有助于他们健康发展,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及稳定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背景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留守儿童一走进我们的视野,就带有巨大的冲击力。近几年随着农民工外出打工人数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数量剧增,并且年龄越来越小。其次是极端个案的群体亮相。监护人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许多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得到医治,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许多留守儿童还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标,绑架、拐卖、强奸、诱奸案件时有发生。大量的留守儿童与父母处在一种天各一方的极不人道的亲子关系模式里,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和监管,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着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曾有权威媒体在公开的消息中说,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来自留守家庭。可以说,无数农村留守儿童正有意无意地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地方、一个时代经济发展的牺牲品。为此,关注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就是关注祖国的前途未来。切实关注和解决中国农村留守孩子问题,既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又关系到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20145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问题研讨会。在此前后,中央教科所、江苏、河南等地的一些专家学者,对农村留守学生的一般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期全国妇联等单位组织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严重困难和问题”研讨会,在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关爱农村留守学生方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校现有在校学生1768名,其中留守儿童890人,占在校生总数的50.4%,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78人,占在校生总数的20%,残疾学生10人,孤儿20人,单亲家庭子女156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

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中小学时代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起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这些留守儿童却长期,甚至一年、几年难得与父母相聚,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

(二)概念界定

1.“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到外地打工,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这些孩子的监护人要么是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要么是亲戚朋友。留守孩子不仅学习情况、品德养成方面堪忧,而且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留守学生。

2.“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亟待解决的实际,调查“留守孩子”教育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农村小学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了解本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生活学习等情况,找出留守儿童不良习惯及心理问题形成的根本原。

2.通过研究,做好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学业进步、品德端正,解决其父母在外务工的后顾之忧,对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建设做贡献。

3.通过研究,探讨培养其良好心理健康的可行性方法途径及策略,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4.通过研究,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还留守学生一片美丽的天空,创建和谐校园、温馨家园。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留守学生中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2.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教育活动的研究。

3.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三、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65--20175月)

主要任务: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定课题研究,明确研究任务,为课题研究作好充分准备。

2.实验研究阶段(20175月至20195月)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针对研究对象,开展观察调查找出成因,积累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

3)在实施阶段里,要求要建立研究资料档案(调查分析材料、课题研究论文等)。在实施阶段里,还可以不断地修正方案,完善方案,找出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心理差异,开展教育活动,对留守儿童中的心理问题进行个别咨询辅导,学业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初步研究解决方法。

3.总结阶段(20195月至20209月)

1)整理材料,撰写研究综合报告、形成论文集、申请结题。

2)接受课题组专家组的全面评估与验收。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我校各班留守儿童为被试对象,通过调查问卷,对留守儿童进行问题调查,并对其同学进行调查,以达到全面了解其现状的目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水平、存在心理问题和普通学生对比分析,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本校普通学生的学业成绩统计分析。

2.个案研究法。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家庭情况、父母外出情况、祖辈或其他监护人的情况、监护人的教育教养方式等进行调查分析,进一步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个案研究要求每位教师重点跟踪1名以上队员,要求所选取的样本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家庭背景、个性特质等方面的代表性。

3.文献研究法:主要是搜集国内外有关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资料,搜集相关课题研究的最新信息,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借鉴和参考。

4.实验研究法。针对留守儿童中出现的心理障碍、研究教育、疏导、解决的办法。采取一对一的教育,创设一些活动或者一些情境,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情操,陶冶他们的性情,从而让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在行动中不断改进方案,直至理论和实际相吻合。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与分析

1.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1)在本实验研究中,我们首先对测试对象进行身份划分,分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1146名非留守儿童中,心理健康正常者133人(91.1%),心理欠佳或者有问题倾向者11人(7.53%),心理倾向较严重者2人(1.37%)。152名留守儿童中,心理健康状况正常者131人(86.18%),心理欠佳或有问题倾向有14人(9.21%),心理倾向较严重者7人(4.61%),留守儿童总的检出率上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远不如非留守儿童,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的结果一致,本次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人际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和孤独倾向。

1: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检出率差异情况

项目

身份

性质

学习

焦虑

人际

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心理

欠佳

心理问题

严重

检出

人数

留守儿童

40

23

8

11

13

9

31

28

14

7

非留守儿童

24

14

3

7

8

5

16

16

11

2

检出率

留守儿童

26.32

15.13

5.26

7.24

8.55

5.92

20.39

18.42

9.21

4.61

非留守儿童

16.44

9.59

2.05

4.79

5.48

3.42

10.96

10.96

7.53

1.37

2)实验班与对照班心理健康情况分析

我们在课题实施前对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一次以问卷调查形式的心理测试,测试结果如下表(表2)。

2:武冈市红光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施前对照班与实验班心理健康问题检查率比较表。












注:各柱高表示各项分量表的偏高检出率,分量表的“偏高水平”就是每个分量表高于8分(包括8分)的,是需要调整的范围。

从表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学习焦虑比较严重,因此我们应该对患有学习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他们做朋友,走进他们的生活与心理,给他们传递一种“成绩不好并非一无是处”的评价方式等信息,消除顾虑。同时,从表中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并非单一,比较错综复杂,有些孩子还同时在几个分量表中显示其心理问题倾向,这足以说明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矫正已势在必行。

3)被测试实验班与对照班心理健康检出率分析

我们把被测试对象按照对照班与实验班两类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实验前,对照班与实验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说明在实验前两班留守儿童的分布比较均衡,适于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见表3)。

3:实验班与对照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测试检出率差异情况表。

项目

班别

学习

焦虑

人际

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心理

欠佳

心理问题

严重

检出

人数

实验班

8

3

2

4

2

1

6

4

4

2

对照班

7

3

2

5

2

1

5

5

3

2

检出

实验班

26.67%

10.00%

6.67%

13.33%

6.67%

3.33%

20.00%

13.33%

13.33%

6.67%

对照班

23.33%

10.00%

6.67%

16.67%

6.67%

3.33%

16.67%

16.67%

10.00%

6.67%

统计结果显示(见表3)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对照班在“自责倾向”“冲动倾向”这两个因子中的检出率略高于实验班,但在“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两个因子的检出率都稍低于实验班,而在“心理问题严重”因子中的检出率相同,为6.67%,出现检出率相同的还有“人际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身体症状”四个因子,这都说明被测试对象在实验前无明显差异。

4)实验班与对照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后测结果分析。

经过将近一年的实验,我们对照班与实验班再次进行测试,仍然采用前测量表,对八个因子进行统计分析,具体见下表(表4

4:实验班与对照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后测检出率差异情况表

项目

班别

学习

焦虑

 人际

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心理

欠佳

检出

人数

实验班

3

1

0

1

0

1

2

1

0

对照班

6

3

2

5

2

1

5

4

3

检出

实验班

10.00%

3.33%

0.00%

3.33%

0.00%

3.33%

6.67%

3.33%

0.00%

对照班

20.00%

10.00%

6.67%

16.67%

6.67%

3.33%

16.67%

13.33%

10.00%

同时,我们对实验班的前后测检出率做了比对分析,见下表(5)

5:实验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前测、后测检出率对比表

项目

类别

学习

焦虑

 人际

焦虑

孤独

倾向

自责

倾向

 过敏

倾向

身体

症状

 恐怖

倾向

冲动

倾向

心理

欠佳

心理问题严重

检出人数

前测

8

3

2

4

2

1

6

4

4

2

后测

3

1

0

1

0

1

2

2

1

0

前测

26.67%

10.00%

6.67%

13.33%

6.67%

3.33%

20.00%

13.33%

13.33%

6.67%

后测

10.00%

3.33%

0.00%

3.33%

0.00%

3.33%

6.67%

6.67%

3.33%

0.00%

4的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后测中检出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实验班在“学生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四个因子中的检出率竟低于对照班10个百分点以上,除身体症状检出率相同外,检出率相差最少的也低于6个百分点以上,其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班,并且有较明显的好转情况。

5的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前后测中的检出率也有非常大的改变,其中在问题严重的“学习焦虑”这一因子中,竟降低了16.67个百分点,其他各因子的检出率也明显下降,这也充分肯定了本实验的效果是明显的。

事实证明,我们所进行的实际行动,如“五个一”途径、亲情链接途径、搭建平台途径等更人性化,更有真实实效性,我们是在用真情为留守儿童撑起了爱的蓝天。

2.农村小学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究结果

1)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途径与方法

①“五个一”(一个微笑、一个卡片、一句祝福、一个拥抱、一个眼神)教育途径的探究在我们的实验研究中发现,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倾向多数还处于亚健康状态,究其原因是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第一任教师”的引导与关注,缺少亲人那种无微不至的关爱(隔代教育是一份有缺失的爱,沟通有代沟的教育),因此本课题组从“关注”每个留守儿童入手,实施送“最真实的爱”的途径,即“五个一”教育途径,在一个完整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是父母的焦点,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父母的远离无疑让他们受冷落,天长日久形成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着他们全面发展、潜力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关注每个留守儿童的每个节点、每个需求点,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心理,多与他们拉家常、送祝福、送温暖,用我们关切的眼神告诉他们同样有人关注,用我们的微笑肯定他们的进步;用小小的卡片以及祝福的话语表达大家对他们浓浓的爱意;用我们的拥抱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②认真组织“五个一”活动。为留守学生架起情感的虹桥,让其健康地成长。A每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对于留守儿童,除了多跟他们交流,接触,走入他们的心灵,还必须做好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纠正他们的心理障碍,因此,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B每月开展一次等级制评价活动,让留守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完善等级制评价,就是将原来等级制评价中“不及格”或“太差”一类的评价词语改换了“加油!”“有进步!”“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衡量留守儿童作业成绩的评价方式。C每学期开展一次留守儿童评奖活动,让学生点燃希望之光。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兴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留守儿童中开展评奖活动,使他们在点滴进步中通过奖励这个导火线,激发他们“渴望进步,渴望成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D开展“三联三帮”活动,让关爱之情充满校园。为了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帮扶留守儿童学习上的困惑。学校制定了“三联三帮”工作方案,具体做法是联班帮管,联师帮教,联生帮学。即确定一名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帮扶“双差”(纪律差、成绩差)班级的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确定一名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帮扶教学上感到吃力的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确定一名学科教师或几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帮扶留守儿童搞好学习。为把此项工作抓到点上,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一方面我们建立班级转化留守儿童信息库,并落实结对子名单上交学校;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帮扶留守儿童解决生活上的困难。E每月开展一次“星级班级评比活动”,让留守学生扬起前进风帆。为了积极地创造性地抓好“关爱工程”工作,学校十分重视每个学生成长,积极引导和激励每个学生都进步。为此,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星级学生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五星评比活动,并实行星级学生挂牌行动,让每个留守学生心中都有奋斗的目标和发展的希望,都去争当星级学生。

③开展“六个一”工程,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A【建好一个家】:学校以班主任为留守儿童代理家长,把班级建成留守儿童之家,为了切实当好家长,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到四掌握,四管理,即: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基本情况,掌握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掌握留守儿童代管人及外出父母的联系办法,同时管理好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

B【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免费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让留守儿童在课间、午休时与家长联系,为他们的沟通提供方便,以此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C【每周一次谈心】:要求班主任每周要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各个方面情况。与留守儿童交流感情,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D【写一封亲情书信】:教师指导留守儿童给远方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既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E【过一个快乐的生日】:学校要求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生日档案,开展给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贺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唱、点一首生日祝歌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

F【开展做自立、自强、自理的留守儿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做一个自立、自强、自理的留守儿童,从小培养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事实证明,对于心理问题不严重的留守儿童运用此方法非常有效,如若直接单纯地进行心理疏导,会给他们贴上负面标签,反而事得其反。

3.打开农村留守学生、留守儿童心结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结果

留守儿童正因为缺少父母的支持与鼓励,70%以上的孩子在自我展示及个性发展方面不够积极向上,甚至畏缩,这对其今后的发展、身心健康、心理保健等都起了约束作用,搭建平台,让学生正确评价自我,不再敏感与自责,不失为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1)尊重学生,细心关爱。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教育的出发点。能得到班主任和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留守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就更为强烈,这是因为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非常迫切地用师爱来弥补亲情的缺乏。因此,学校和老师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用真挚的爱来对待他们;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给留守学生过生日;多提问,多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等等,引导他们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的阴影。

2)目标导航,循循善诱。

教育是双边活动的过程。在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过程中,遵循学生为主体,采用循循善诱的方法。教师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调动留守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内驱力,使教师的“教育”成为他们的“需要”。二是要掌握教育留守学生的“度”,不使教育活动成为他们心灵的拖累和负担。三是努力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这是留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最高表现。要引导学生用目标导航,让每个学生确立三个目标:奋斗目标(考多少分)、竞争目标(找个对手比一比)、发展目标(个人想在哪个方面创优)。当留守学生把教师的教育以及他们受到的积极影响内化为主观形式的认识、情感、动机、态度之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作用。

3)真情包容,积极疏导。

在对留守学生的教育活动中采取启发、引导、疏通的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疏而不堵。作为教师,首先要以满腔热情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这是采用疏导手段的前提。只有建立起融洽、信任、真挚的关系,疏导才可能成为真正起作用的教育手段。其次,要多方启发留守学生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这是疏导的基础。有利于他们主体积极性的发挥。再次,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这是疏导的核心。要使留守学生受到真正的教育,要使他们真正地提高觉悟,就必须坚持教育过程中的实事求是。最后,教师还要做到因势利导、促进转化,这是疏导的目的。

4)细心策划,持之以恒。

在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要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了解和转化留守学生不良心理的一种最重要手段,并且也把活动和实践作为留守学生实践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留守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在活动和交往中逐步形成的。没有活动和实践就没有健康的心理形成的基础。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是遵循实践性原则,教师一定要相信留守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参加活动;二是要在活动设计、策划上求变,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三是及时总结评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持之以恒。四是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显而易见,各个家庭均不相同,留守儿童正是因为缺失了这个第一教育阵地,才使得心理健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

鉴于此种情况,本课题组在实验研究中,非常注意这一因素,利用现代通讯手段,除了搭建校讯通平台外,还建立了微信圈、视频互动平台等,确保家长每周能与孩子互动沟通一次以上,同时学校及时向家长提高如何提高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常识,进行心理健康远程知识培训等,让家长了解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此种途径在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上真实有效,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事实证明,我们所进行的实际行动,如演讲比赛、联欢会、书画比赛、体育运动、读书比赛、穿衣比赛、劳动技能大赛等,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与指导,使其张扬个性,健康成长。

 

五、成果与影响

(一)理论成果

刘秋生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刊发《教学与研究》杂志202036期《教学与研究》(系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由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1-1454/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0257-2826、邮发代号:2-256,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被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

刘霞娟撰写的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里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在《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期刊登。

李良文老师撰写的《红光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及对策》荣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20年度论文评选二等奖;

徐娟芳老师撰写的《留守儿童心理干预研究》荣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20年度论文评选三等奖;

幸莉莉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荣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9年度论文评选三等奖;

幸莉莉老师撰写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研究》曾刊发《中外交流》- 2018

林芬撰写的《浅谈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在2018年度武冈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获贰等奖。

(二)应用成果

1.促进了教师走向专业化,构建了平等合作、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我校牵头建立了邵阳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工作室、湖南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示范中心等平台。课题主持人刘秋生曾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湖南省十佳科技教师、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项目先进个人、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项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刘霞娟、夏志元、  芬、 蒋太义、吴红梅、 张萍等数十名教师获湖南省科技园丁奖、2020年徐娟芳老师被邵阳市教育局授予“心理康健教育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杜雪香、幸莉莉、肖欢等老师荣获邵阳市德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邵阳市德育先进工作者等。

2.留守儿童的团结合作精神增强了,无论是班级里的活动,还是学校举行的活动,他们都积极参与,并且能和同学团结合作。

3.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对父母外出打工能够理解,对父母的思念能够用书信的形式来表达,可以缓解内心思念之情。

4.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留守儿童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了清醒的认识,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慢慢的变得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5.孩子的性格开朗了,能够融入到同学们中去,和同学交朋友。也能主动和老师聊天、谈心、问问题。

6.积累一些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案例,具有积极的意义。挽救一些心灵受到伤害、扭曲的留守学生,促进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性格孤僻的变得开朗了;成绩平平的变得优秀了;脾气浮躁的变得稳重了。同时,拯救了几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促进了社会的稳定,有助于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

7.学校留守儿童经验得到了推广。

2018年,校园心理剧“我有一个舞蹈梦”在娄邵怀片区展演荣获三等奖;

2018年,刘霞娟老师撰写的《武冈市红光小学:播撒真爱,让留守儿童幸福成长

2019年,幸莉莉老师撰写的“播撒真爱,让留守儿童幸福成长——武冈市红光小学教师关爱留守儿童”发于https://www.baoqingfu.com.cn/24156.html

2018年,刘秋生书记、校长被湖南省妇联、湖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授予“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项目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20年徐娟芳老师被邵阳市教育局授予“心理康健教育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7年和2018年,我校均荣获邵阳市教育局授予的“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8年,荣获“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项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0年,我校被命名为邵阳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2020年,成立了“武冈市辕门口街道办事处红光小学儿童之家”,同年,被武冈市民政局授予武冈市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示范点;邵阳市妇女联合会授予“邵阳市示范家长学校”;

2020年,学校成立了“湖南省级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工作室”。

六、改进与完善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重要的社会问题,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与稳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校在留守儿童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和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关爱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我们只有不断的思考工作中存在的新问题,探索新方法,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教育,因此更需要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队伍,需对老师进行更专业化的指导与培训。

2.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持久的工作,我们不能因为实验研究的结束而停止,相关更应在全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力推进,使其常规化、持久化。

3.由于社会监督部门监管不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一致,致使教育出现反复性。

 

七、主要参考文献:

[1]梁守建,《基础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2]乔良,陈希宁,袁萍,苏维,曾谨.  某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16)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1999.8重印)

[4]黄济等,《小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齐学红,《优秀班主任成长之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6]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7]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开明出版社,2000

[8]俞国良、陈虹主编《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2001

[9]李松.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抚养人教养方式的研究[J]. 许昌学院学报. 2008(04)

[10]王东宇,林宏.  福建省284名中学“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 2003(05)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批准号:XJK17A026

课题主持人:袁灿英   

课题单位:株洲市荷塘区戴家岭小学

主要成员:文霞、姚金凤、凌芳玉、徐音、龙欢欢、高娟、方华、陈洁、易长英、汤秋辉、刘芳、

贺文秀、文采、罗咏涛、帅丹 


学科教学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略)


一、背景与界定

(一)研究背景

1.现代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5年提出,知识社会要求三种关键能力:第一种关键能力是交互作用地运用社会、文化、技术资源的能力,包括运用语言、符号与文本互动的能力。日本学者恒吉宏典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从以上三张图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各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中,表达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每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部分。

2.新课改的要求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在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对口语表达教学作了具体的要求。由此可见,培样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显得非常重要,这不仅是学习的需要,更是作为一名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

3.教育现状的需求

听、说、读、写几个能力中,学生最怕的就是“说”,老师最容易忽视的也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名家都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早就指出:“在听说读写几个字中间,说是最为基本。”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上课最怕的就是“说”,有说不清楚,有干脆一句话不说,而老师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说”的训练。然而,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特别是培养绝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能“说”的能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二)课题界定

学科教学:指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本课题研究的表达能力主要是指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培养策略:本课题以株洲市荷塘区的戴家岭小学一到六年级的学生为研究个案,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规律、培养策略、评价手段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小学生语言的基本规律,研究小学生不同学科中小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及其评价,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教师创造性的教学。

(二)研究内容

1.学科教学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规律研究。

2.学科教学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评价研究。

3.学科教学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评价指标研究。


三、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1)组织管理到位,统筹协调安排。

在上级领导们的关注和指导下,学校所有课题管理人员都很注重营造研究氛围,并且做到了主动参与,全程跟踪,特别是注重组织协调。我们认为,目前学校的工作很多,比如:有临时性任务.要全力提高教学质量.而课题研究也决不容忽视,为了保证哪一项都完成,我们的精心组织,协调安排,切实保证了这些工作兼顾妥当,课题研究持续开展,在时间保证、管理督促等方面上落实到位。

2)完善各项制度,实施灵活有效。

为了确保研究工作有质量的顺利开展,我校制订了六项研究制度,并在不断的完善,灵活的实施。六项研究制度是:(1)行政领导参与制度。(2)课题实验研讨制度。(3)研究教师示范制度。(4)课题学期小结制度。(5)校际协作交流制度。(6)家校联系合作制度。

2.实施阶段

1)落实主题研究,实现研行同步。

为了让研究成为常态化工作,我们将课题研究与学校教研活动捆绑考核,具体做法是:定时间——固定课题研究的时间,结合学科教研组活动为每周一次主题研讨;定地点——各教研组的活动地点;定人员——课题组核心成员;定制度——提前制定好研讨制度,确保每一次研讨都实实在在。通过这样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真正将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高度融合,实现了研行同步的预期目标。

2)开展特色活动,创立品牌效应。

我们课题研究和活动的开展做到了多级别多层面,有校本层面的,有片区级的,还有省市级的活动,可谓是全面开花,龙头学科——语文学科还编写了《“语用”有约》专著,实现了预期目标。

3.总结阶段。

课题组成员们结合研究的收获和具体的实践,精心撰写了多篇主题论文,并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得一、二、三等奖。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针对语文学科出《语用有约》专著一本,用案例的形式给语文老师一本可以实操的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教科书,由湖南省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再湘教授题写书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刘铁芳教授撰写序言,株洲市教科院副院长、国家统编教材编委帅晓梅、湖南省特级教师委员会会长、湖南教育科学院刘建琼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三位专家撰写“专家推荐”,被广大语文教师爱不释手。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围绕表达能力培养策略这个问题,课题组老师阅读了辽海出版社出版的谢普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张子睿的《表达能力训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加德纳的《智能的结构》等专著,收集了解了国内外已有的部分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为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采取了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本校学生的表达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总体上了解到了全校学生表达能力的状况、教师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看法、部分教师的经验、教师的良好建议等。

3.行动研究法。根据课题方案制定的研究目标,我们按照目标→制定方案→实施→评价总结→再诊断→反馈→调整→再行动的行动研究方法程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点设计与运用实践的活动,采用前后数据的对比,来检测学生能力的发展,记录了课堂实录,及时分析,跟进研究,行动研究法将研究落地生根。

4.案例研究法。结合课例,初步呈现课堂中发展学生素养的语言表达训练点的设计。引导教师立足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关注教学语言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案例研究法将课题研究有据可依。

(三)结论与对策

1.学科教学中小学生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

1)城乡结合部的孩子表达能力较弱。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城乡结合部的孩子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明显偏弱,主要表现在说话声音小,结结巴巴,不够自信,口头表达的词汇量比较匮乏,知识面较狭窄,但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很强。

2)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训练是可以提高的。

我们发现,课题研究后,因为我们的关注和重点培养,学生在表达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是提高了表达的自信,二是提高了表达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有不同的学习方式。

比如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主导过程中要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有指向性和目的性,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数学表达上做到有章可循。从教学方式上要提倡算法多样化,要让学生敢于说,敢于表达。在学习方式上,要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为生生间的数学表达、训练创造条件。在评价学生的方式上,要对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语言表达给予及时的反馈,激励学生表达的兴趣。

2.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策略。

如语文,通过朗读、背诵课文,能提高小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式之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可见背诵可让学生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积累起来并内化为己用,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又如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不可分割。我们可以通过加强逻辑思维训练,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数学表达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和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这说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要靠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来体现。立足课堂,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课堂教学中,巧妙的追问、机智的反问都可以帮助孩子训练良好的逻辑思维。

再如英语,朗读是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没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就不可能有流利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所以英语也是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的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可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跟录音朗读,个别朗读、集体朗读、领读、跟读、男女对读、分小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语感,为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还有,不管是课堂内还是课外,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活动之中,学生将会有积极参与的兴趣和敢于表达的兴奋。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为孩子打开了广阔的生活空间,大大地丰富了孩子的生活体验,学生积累了各种素材,自然有话可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也。如举行“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的辩论赛,学生有了亲身的体验,就能将辩论的过程描写得惟妙惟肖;去参加拓展训练,学生更是将一天的艰苦体验用文字表达得淋漓尽致。

3.学科教学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

在语文口语交际课中,我们采用一、二、三、四级指标、权重、具体的评价描述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指明了学生和老师达成目标的方向。

等级一

等级二

等级三

等级四

5

4

23

01

声音洪亮

声音适中

声音较小

声音很小

5

4

23

01

思路清晰,有适当的肢体语言,语言流畅

思路较清晰,语言流畅

思路不清晰,表达不太流畅

语无伦次,思路不清,表达不畅

5

4

23

01

重点突出,能发出清楚的讲述自己的思想。

重点较突出,基本上能发出清楚的讲述自己的思想。

重点不突出,基本上可以讲述一些自己的思想,但不完整。

没有思路和重点,不能讲述自己的思想。


五、成果与影响

(一)成果

理论上,我们分学科找到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学科案例、论文撰写、教育专著等多种成果呈现,展现了具有戴家岭小学特色的教学资源。

1.专著《“语用”有约》:课题主持人袁灿英带领语文组骨干教师一起编著。该书对“语用”的概念有明确的界定,对“语用”训练的实施途径指明了方向,书中还有很多的语文课堂案例,皆指向语用训练。该书对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专家们称:《“语用”有约》一书引领当下的语文教学的方向,为逡巡在回归之途的语文教学,指点迷津。“读罢此书,语用之疑,涣然冰释。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语有学理的豁然、语用实践的清晰,引领着我们自信而从容地走向语用教学的澄明之境。”推广过程中,面向荷塘区、株洲市举办20多场“语用”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承办株洲市小学语文优秀骨干教师培训,有力地促进了区域语文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同时,不断加强辐射效应,专著面向全国发售,应邀到长沙、武汉、南通、苏州、深圳、贵州、鄂尔多斯、新疆等20多个省市参加国家级教学交流活动,在会上作讲座或课例展示30多场,均受到好评。《“语用”有约》于2018年荣获湖南省教师优秀作品二等奖,2019年荣获了株洲市社会科学哲学奖三等奖。

2.教学案例。

龙头学科——语文,我们编写了语用案例集,如三下《海滨小城》的案例,整个教学采用“结构化”的方式推进,先是“教结构”,再是“用结构”,始终紧扣“借助关键语句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语用训练目标,通过“找关键句,发现特点”和“标关键词,体会特点”这两个小步骤,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拓展,达到“紧扣一点、反复巩固、螺旋上升”的效果。数学学科,也收集了学校近几年参加各类教学比武的案例,专门罗列出了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点,标注课堂教学中如何追问、反问,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上有借鉴作用。

(二)影响

在实践层面上,我们探索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基本策略,并依照策略,开展了许多活动,学生的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1.学校层面

三年多来,学校将“美雅课程”和课题研究充分融合,课程开发既指向课题研究,又不局限于课题,形成了灵活机动的研究机制,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展示、教学案例研究、活动场景激发等活动形式,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也获得了多项殊荣:成功申报湖南省课程改革建设学校、2017株洲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市第十一届青少年书信征文绘画比赛先进单位、“阳光校园  我们是好伙伴”国家级示范学校、湖南省生态文明校园、株洲市教育学会先进集体、株洲市文明校园、湖南省“喜迎十九大 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书信绘画先进组织单位、国家级“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株洲市特级教师工作站驻戴家岭小学站被评为优秀单位、中国少年培育联盟学校等荣誉称号。

2.学生层面

①学生素养:通过各种的活动的开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培养,参与的热情越来越高。在这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不再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旁观者,而是自己组织,人人参与,分工合作,同学们成为了活动的主人。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成长,在活动中体验快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体验活动,学生参与了一个个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孩子们大胆自信、文明有礼,张张笑脸充分诠释了通过活动来“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实效。

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对学生的表达能力理念有了一些认识。我们认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分为这样几个等级:敢于来表达、表达得清楚、表达的精彩。我们课题实现了前面两个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学校的学生不管是一年级的小朋友还是高年级的同学,都已经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落落大方的和人进行交流沟通,能够流畅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促进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我们的课堂观察,我们得到了这样的数据:

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敢于去主动收集资料、主动去探讨、敢于彰显自己的能力与价值。通过活动,他们提高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知识面。

2017年以来,组织学生参加表达能力各级各类比赛,也获得了许多成绩:

②学生心理:为了让学生能拥有健康的心理,我们将各种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呈现于各个学科,真正实现了全覆盖。

我们精心组织每一堂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分工明确,人人踊跃,气氛热烈,有效度高。具体做法是:(1)建立健全小队是基础。全班同学编为1号、2号、3号,按异质互补原则组队。全班分成89个小队,每个小队6名或8名同学,每个小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3名同学。选拔队长、纪律长、卫生长和各学科长。取队名,想好共同愿景,并制作精美的队牌,同时养一盆队花。学校或班级内要开展相应的评比活动。(2)规范合作流程是关键。怎样让合作学习真正地“合作”,而不是放任自流的聊天。要规范流程,要培训小组长,注意具体的步骤是:一起立,二聚首,三开口,四讨论,五总结,六评价。 另外一个关键是要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学习,就要做到“容易的问题3号先说,2号补充,1号总结。难的问题1号先说,2号补充,3号重复。”这样,才是人人有平台,人人有机会,人人有提升。

③学生品行:我们学校之所以年年被选为区级赛课的承办单位,是因为学生有落落大方的表达、彬彬有礼的表现,学生的举止文雅、心地善良、团结友爱,在我们的孩子们中间不断传递着正能量,为他们的良好品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中,我们的孩子们活动的形式更多样,活动的内容更丰富。大家结合课题研究,从活动内容上下功夫,尝试着以课题为引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容。从学生的反应中,我们感觉到,他们对学校的生活越来越喜欢,创新意识也逐步增强。

3.教师层面

①更新了教育观念

我们课题组成员以横跨中青老年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或长或短,教学任务重,平时花在科研的时间比较少,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方法单一。但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逐步深入,现在无论是研讨、评课还是课程开发经验的探讨,课题组老师都能够大胆地谈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思考。每个课题组老师都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论文,并将自己的体会整理成教学实录。总之课题的研究过程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②推动了教学改革

第一,课题的研究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

在课程开发中,在新型课堂的探索中,教师不再是学生的“主人”,而是与学生有共同责任的“等高”“等距”的引导者、服务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经历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学生共同走向未来、走向成功之路的激励者和合作伙伴。学生不再是学习的“奴隶”,而是与教师一起探索、共同研究、共同承担的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宰。教师和学生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生了改变,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教学的主旋律,这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第二,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拓宽了教学的天地。

课题的开展中,教师的教学与对学生的指导,不再只限于“双基”,而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迫切需要为重要依据,丰富了教学内容。课程的开发从时间上讲,学习不再限于40分钟的事,同学们会利用机会去收集信息、提取素材、积累整合资料;会时时刻刻去请教老师、去锻炼提高表达能力;从空间上讲,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堂,学校的所有活动都是学生锻炼的机会。从途径上讲,学习已不再限与课本,报刊、杂志、丛书、专著、网络、社会已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资源。学生的学习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所不存了。比如学校每年一次的英语节、小组合作展示给学生平淡的学习生活增添了不少靓丽的色彩,还有各种社团展示表演都让孩子们大胆使用口语,准确表达语言,活动成果证明我们使用的策略是正确的。

第三,转变了学习态度、激发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美雅课程”中的情境、体验、合作、表达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改善了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平等意识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得到空前的激发,学习热情极大地迸发出来。让学生体会了在快乐中学习的乐趣。同时,学生的成绩也稳中有升,学习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带动了学生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如活动的参与性、自信心,我们发现,一些平时上课沉默寡言的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锻炼,有了开口说的勇气,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鼓舞的收获!

 ③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愿

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教师们发现教学要求高了,而且全面了,老一套教学方法行不通了。因而出现了教师们学习新理论,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的新局面。要搞好教育,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更新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手段,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做研究离不开踏实勤恳的钻研精神,也离不开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全体课题组教师在课题实验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学理论专著,学经验文章,观摩各类教研课、公开课。课题主持人、校长袁灿英率先垂范,2017年执教《圆明园的毁灭》获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省级优课,2019年,赴新疆三个县送教,上示范课《景阳冈》和《雷雨》,受到好评;课题组重要成员、学校书记文霞赴荷塘区太阳小学送教,执教《认识钟表》,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学校副校长帅丹的说课获评株洲市一等奖。在三位校级领导的带动下,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呈井喷式提升,众多教师获奖,例如姚金凤老师在全省青年教师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张玲老师思政课参加教学比武,荣获市级一等奖,龙欢欢老师多次荣获区级赛课一等奖,并送教到长沙泰禹小学进行交流,成为市级数学教学骨干,徐音老师成为区级英语教学骨干,还有陈洁、王宏威、郭思梦、马丽红等更多的老师在各级赛课中荣获奖项。

4.家长层面

我们通过多次对家长的开放活动,邀请家长观摩社团展示和课堂教学,让家长认同学校育人理念,更加关注了孩子的成长,对孩子更有信心,对学校的工作支持度和配合度更高,既形成了育人合力,又通过推广,将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给了家长看,扩展了此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影响力,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也逐年提升。

六、改进与完善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携带着不同生命密码的个体,他们有性别的差异、性格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行事态度的差异等。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表达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些学生起色不大。同时,我们希望他们在表达事物时还可以向更高一级层次跃进┈能表达得很精彩。我们认为,表达的精彩应该从两方面来评价,一是内容很精彩,观点很鲜明,二是表达的形式很有趣,很幽默,很吸引人。因此继续帮助弱势的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和让大部分的学生表达得更加精彩,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


七、主要参考文献

1.辽海出版社出版 谢普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2011年出版

2.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 张子睿 《表达能力训练》2013年出版

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加德纳 《智能的结构》2008年出版





课题来源: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

课题编号:XJK17A036

课题主持人:罗英莲

课题单位:衡阳市蒸湘区幸福路小学

主要成员:罗英莲、阳卫国、廖燕、李宛容、肖莉、罗小丽、苏红萍、蔡巧玉、胡淑芬、桂祁荣、郑乐、李莉、谢琼、贺文妮


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梳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对小学生英语“双线”学习形式的研究工作作了全面评价,论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通过研究传统教学与智能网络教学的特征及内涵,分析研究传统英语教学和智能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梳理出“双线”教学模式的雏形,理顺建构“双线”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课题组通过借鉴国内外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实际,将智能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整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建构了一个将智能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整合的可行的 “双线” 英语教学模式。课题组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的理念,应用智能网络学习平台APP,借助网络教育资源和大数据的驱动,开展 “双线教学”的实践,并在实践应用中验证课题研究成果,完善 “双线教学”的实施模式与教学策略,取得了斐然的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


一、研究背景与课题界定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许多由其引发的变革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今互联网上涌现了大量的优质学习资源,许多优质的智能学习平台正在向我们开放,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教育也正因互联网而改变。网络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故将传统教育与在线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

目前,在社会大环境的推动下,有很多大中小学院校开始涉足基于智能化环境下的教育研究,最突出的研究成果有慕课、翻转课堂、微课程、自媒体、有关以学定教等等,国家教育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文件,比如《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2018年教育部更是颁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这是顺应智能化教育环境下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教育变革势在必行。

2015年起我校引进了“一起作业”平台,让学生利用家庭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在线进行英语作业,师生们已了解与熟悉网络英语学习平台使用流程与功效,并获取了一定的成效,但这只是停留在巩固作业方面。如何利用智能教学平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将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仍缺乏合理的研究与整合。

(二)课题界定

1.大数据。指利用智能网络学习平台辅助英语教学,包括使用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平台上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的数字化教学内容,以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2.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本课题是指通过借鉴时下国内外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实际,借助优质智能学习平台APP的优质课程资源与技术支持,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有规则的改造,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实践一个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整合的可行的“双线”教学模式,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加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评估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理清传统英语教学与智能网络教学的特征及内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探索实践一个适合学校发展的、适应新课改需要的,与时代相适应的,可行的、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提高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教学相长,促使信息化教学向纵深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状调研与访谈的方法,分析幸福路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外部环境,小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现状,包括基于智能学习平台学生学习现状和基于智能学习平台教师使用现状,和实施“双线”教学的保障条件,对小学生英语“双线”学习形式的探究工作作全面评估总价,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

2.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研究

通过理论分析和现状调研,理清传统英语教学与智能网络教学的特征及内涵,分析研究传统英语教学和智能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梳理出“双线”教学模式的雏形,找出建构“双线”教学模式的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

3.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完善研究

通过借鉴时下国内外信息化教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根据学校信息化教学实际,应用智能网络学习平台,依托大数据的强大支持,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了有规则的改造,构建一个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整合的“双线”教学模式。


三、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开题论证阶段(20175-201712月)

⑴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等文献检索系统,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获取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准确把握当前最前沿的教改动态,了解国内外最新教育理论,掌握了古今中外的学者和专家对课题中涉及的大数据和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现状,学习了智能网络学习平台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

2)对英语教师进行了培训学习,让教师认识智能网络学习平台,熟知其操作流程及方法,熟练掌握开发和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3)选用优质的“一起作业学习平台”APP

4)确定幸福路小学3-6年级部分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为每位学生注册网络学习账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取得家长的认同,让每位学生及家长熟练掌握网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保障工作。

5)组建研究团队,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目标,确定课题研究任务,落实成员分工。

6)完成课题相关资料的整理、建档,制定本课题研究的初步活动研究方案。

2.深入研究阶段(201711-20196月)

1)课题组对查找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以准确把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当前国内信息化教学现状,借鉴时下智能网络学习平台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有益探索。

2)在幸福路小学3-6年级学生家长及学生发放问卷开展调研工作,对学校的校情与生情、网络学习的实际情况、家长对智能网络学习平台的认识、家长对作业形式、内容、时长及量的要求、实行网络自主学习前后学生的学习变化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共调研21个方面的情况,共收集到校内1216名家长的有效信息反馈。

3)在文献资料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通过对比分析当今世界探索网络辅助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整合的“双线”教学形式。

3.深化提升阶段(201806-201912)

1)开展“双线”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成员根据课题研究活动方案,在实践中具体实施各项研究任务,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学习、探讨、反思、总结、修改和完善“双线”教学模式。

2)研讨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困难与对策,总结提炼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根据我校“双线”英语教学模式探索现状,结合传统英语教学与智能网络自主学习的特征与内涵,梳理出“双线”英语教学模式的特征与内涵,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并撰写相关论文,提升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

4.结题提升阶段(20197-201912月)

1)汇集资料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课题组对照《开题论证书》要研究完成的内容。以及开题时分工一一检查,看是各责任人否完成研究任务,没有完成的进行“补火”研究。然后收集相关资料数据,进行结果分析论证,形成该课题研究的认识成果和实践成果。

2)进行实践验证完善,推广应用课题研究成果。如今 “双线”教学模式已被应用在学校各个学科教学当中,教学效果反响良好。

3)总结课题研究经验,撰写研究报告。课题主持人在回顾总结课题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省教育科研协会的要求,多次修改完善《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研究报告。填写相关表格。

4)编辑成果和论文集。课题组汇编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论文等)和应用成果。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最新文献综述,检索与本课题密切相关国内外研究现状。搜索了古今中外的学者和专家对课题中涉及的大数据和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现状,归纳总结出一些基本规律,并将之内化成我们课题组在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

根据研究内容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主要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师生在实践过程的困难与困惑、实施“双线”英语教学的成效和社会反响。

3.行动研究法

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形成一个与新课改相吻合的新型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将在真实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根据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理性反思,及时调整研究的措施和研究的进度。

4.个案研究法

以分析研究日常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案例为导向,通过操作,变量的实施,观察其变化,进行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变化的原因,形成认识,最终上升为理论进而指导实践。


四、研究结论与对策

(一)梳理了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课题组通过理论分析和现状调研与访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幸福路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现状,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外部环境,小学英语信息教学化现状,包括基于智能学习平台学生学习现状和基于智能学习平台教师使用现状,以及智能网络平台辅助教学的保障条件,我们对大数据背景下小学生英语“双线”学习形式的探究工作作了全面评估总价,我们认为“双线”学习的思路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的,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为主线,强化实践活动为操作手段是有效的。

1.基于智能学习平台学生学习现状

调查显示:⑴现在的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使用智能手机或电脑的条件,超过95%的家庭赞成选择一起作业网这个学习平台,再其次是家校e学和作业盒子。⑵大多家长工作很忙没有多少时间或能力去辅导孩子们的英语学习。⑶家长对于老师布置网络作业非常支持,还会主动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同时他们也认为线上作业对孩子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都提倡继续发展下去。⑷超过半数的孩子对线上作业还是很感兴趣的,并且养成了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基本选择在下午放学后或晚饭后完成作业,其中对于日常作业、智慧课堂和小游戏这三个部分的网络作业积极性最高。由此看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辅助教学是可行的,且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2.基于智能学习平台教师使用现状

我们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都有白板、ET机等多媒体设备、我们的无线校园网连通每一间教室和办公室:教师可以把课堂视频、学生问题、交流反馈等内容即时用相应的网络平台来处理,我们可以根据网络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手段。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教师也经常利用利用业务学习、集体教研等时间,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献、网络学习平台的设计理念与操作、如何利用相关软件构建云教学环境等。2015年起我校就引进了“一起作业网”平台,指导学生利用家庭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在线进行英语作业,现师生们已能熟练地运用智能教学平台服务于教学,但在发挥智能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的独特作用上存在很多具体问题和困惑亟待解决。

(二)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1.传统小学英语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传播接受”的特点,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教学场地基本是教室。第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第三,学生是知识的灌输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第四,教学活动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

2.网络智能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网络智能教学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传递数字化内容,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1]。它主要有一下几个特征:第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非面授教学活动;第二,是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第三,以自主学习为主;第四,能够不受时空的约束开展混合式学习。

(三)探讨了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构建“双线”教学模式

1. 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优势

第一,能充分考虑到情感因素和人文因素在学习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志品质和情态目标。 第二,课堂上教师生动的讲解和表达,不仅能使学生学习和体会,还能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促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增强学习兴趣。第三,班级授课制,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掌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教师引导和约束学生。第四,传统的教学方法灵活性强,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五,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发挥和创新。第六,当今世界英语教学主流模式。

2. 传统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不足

第一,以教定学,从某种程度上轻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第二,以教师的课堂面授为中心,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很难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第三,学法单一,目标单一,问题单一,评价单一,过程单一等。第四,受教室对于教学信息的封装及对教学环境的限定,老师难于利用课堂外教学渠道和因材施教。第五,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前沿信息越来越多,这种教学方式单一,课堂信息量较小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3.“双线”的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双线”教学模式崇尚“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生师关系。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以班级授课活动为主;第二、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形式;第三、依托智能网络学习平台辅助教学;第四,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双线”的教学模式,即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整合的教学模式 ,它借助智能网络学习平台,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整合起来,以“双线学习、以学定教、探讨操练、巩固内化”为操作要素,创新教学渠道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出适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轻负英语教学新模式。

4.“双线”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双线”教学模式基本原则是:智能网络学习平台辅助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员参与、以学定教。其操作要素是:双线学习、以学定教、探讨操练、巩固内化。其基本流程是:引学、探讨、内化。

5.“双线”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

课题组借助优质智能学习平台APP的优质课程资源与技术支持,将班级授课教学与指导学生线上作业有机整合起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线”实施模式,通过三大实施路径来完成:1.学生的学习途径以课堂学习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进行的,教师掌控学习内容、路径与进度。2.学生的知识构建有一部分是通过网络在线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掌控时间、路径、进度和内容的形式实现的。3.网络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是交互为一体的,且学生的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模块相互关联,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线上学习以作业的形式,讲求完成的质量。


五、研究成果与影响

(一)取得了丰硕的研究理论成果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近三年来共撰写相关论文36篇,心得反思18篇,其中已公开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3篇,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优质论文评比一等奖4篇、二等奖4篇,名师论坛优质论文评比一等奖1篇、二等奖1篇。可为小学信息化教学提供相应参考,有利于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

公开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论文如下(佐证资料见附件)

1)罗英莲,做好教学评价 体会教学相长【J】英语报,2018(07).

2)罗英莲,构建双线教学模式 促使核心素养发展【J.教育科学,2019(08).

3)桂祁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自主课堂的助推器【J.文化研究,2018(02).

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优质论文评选一等奖的论文如下:

1)罗英莲,做好教学评价 体会教学相长  201711

2)罗英莲,构建双线教学模式 促使核心素养发展 201811

3)罗英莲,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双线”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11

4)罗英莲, 借助智能学习平台 提升英语核心素养  202011

获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优质论文评选二等奖的论文如下:

1)李宛容,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201911

2)廖燕,大数据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201911

3)胡淑芬,微课助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 201911

4)肖莉,现代与传统的交汇:大数据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及反思201911

2、建构了网络自主学习与课堂有效教学相整合的“双线”的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蒸湘区幸福路小学的改革实践,确定了蒸湘区幸福路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目标,确定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定位

3、撰写了《大数据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究》研究报告。

(二)研究实践成果为学校注入了新活力

1. 提升了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进程

随着国家教《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得以推广与重视,“双线”教学模式是信息网络教学与英语传统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是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我们研究的宗旨是运用网络学习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促使信息化教学向纵深发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本着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边推广原则,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向学校其他学科及其他学校推广应用。

自从“双线”教学模式在学校全线推广应用后,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教研氛围日趋浓厚,老师们渐渐懂得信息化的优势所在,并试着了解并学习如何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而教师在探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师生信息素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无形中推动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有力推进了学校信息化教学进程

2. 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有效地促进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如今,我们应用“双线”教学模式已有两年多时间了,教学效果反响良好,大家一致认为该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效果显著。

2017年7月、201711月、20186月、201811月、20191月、20197月和20201月、学校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了期中、期末的英语学业能力评测,调研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英语学业能力测评报告显示:严格执行新教学模式的学生与班级的英语学业能力评测指标,明显优于那些没有严格执行新教学模式的学生与班级。

3. 促进了教学相长,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职业核心素养。

智能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教师在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学科研能力、业务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教学技能也日趋娴熟,特别是信息教育技术得以显著的提高。在各级教学比武中,我们的英语老师屡屡以完美的设计、精彩的课堂,取得丰硕的战绩。同时我们也因学生的优异英语水平获得多个英语大赛的辅导老师一、二等奖,比如全国小学生英语大赛辅导老师一等奖等。

(三)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1、2019年我们的课题组,英语教研组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教研组。

2、截至目前,课题组共有衡阳市高级人才3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3人。省教师资格证评委6人,衡阳市小学教育质量检测学科命题专家1人,蒸湘区新教师培训导师6人,市“十佳教学能手”2人,区“十佳教学能手”4人。

3、现本课题研究成果在蒸湘区幸福路小学得到了全面推广应用,从本教学模式在本校试行和推行情况来看,效果显著,深受师生欢迎。它能改变“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现状,帮助教师迅速达成 “和谐、激趣、高效、减负”的八字教学目标。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相长。

4、20201月,课题主持人在成都师范学院国培研修期间,提供的“双线”教学模式研修课例《The Chinese New Year》和<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双线”教学模式的研究>的专题讲座,在座专家与参培教师的一致认为“双线”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可操作性强,值得借鉴。

5、201811月本课题研究成果参加了参与2018年中国教师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联合主办全国首届信息化教学设计展示活动,反响良好。

6、学生特色成果展示,得到社会各界对“双线”教学模式的认可与好评。

7、调研报告显示: 家长们非常支持我们使用“双线”教学模式的运行,大家一致认为在“双线”教学模式下,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对英语爱学、乐学,家长们省心放心,支持“双线”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行!


六、改进与完善

1. 在如何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智能网络教学之间的关系的,亟待进一步研究。

2.“双线”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总结完善,需进一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3. 在督促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家长对教育信息化意识方面还需进一步深入

4. 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数字化胜任力仍需进一步提高

未来,课题组将继续关注国家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政策与动态,进一步深化已有的研究。


七、主要参考文献:

[1] 陈娜. 构建课堂与网络教学平台整合教学模式研究 [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8-01

[2] 甘进. 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02-01

[3] 徐军.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03-01

[4] 杨旸. 浅析初中英语网络平台辅助教学[J] 校园英语(上旬)2016-01-01

[5] 王天平. 大数据诱发教学深度变革的实现方式[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0-11

[6] 任友群 杨晓哲. 数字化胜任力——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能力[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17-07-15

[7] 顾明远. 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的变与不变[J] 中国教育学刊2018-02-27

[8] 徐翠锋,郭庆.论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融合[J] 职业时空位2014-01-01

[9] 宋世海.网络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百度文库 201-09-18

[10 《建构主义理论》

[11] 张一杭 探讨大数据时代的教育模式 2013-09-02 12:46:12

[12]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

[13] 张韫  大数据改变教育——写在大数据元年来临之际 2013.1

[14] 张Andy  慕课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反思与创新  2014-8-10

[15] 如何利用大数据及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师教学  2016-6-24

[16] 吴文俊 利用学习型网站 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J]2014年第09

[17] 马德均 “先学后教”是增强教学实效的可取模式[J]  中国教育学刊2017-11-18

[18] 蒲丽芳  公平•优质•多样:面向未来的中国基础教育 [J].中国教育学刊2018-01-29

[19] 田嵩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角色要进行三重转向[J]  中国教育学刊

[20] 朱永新  迎接“人机共教”的新时代[J]. 《中国教育学刊》2018年第二期